|
世界肾脏日|认识肾脏,了解肾脏病
世界肾脏日
世界肾脏日(World Kidney Day)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的,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。 2021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与肾病共存,过美好生活”(Living Well with Kidney Disease) ![]() 《柳叶刀》(Lancet)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,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达1.3亿,也就是全国平均每10人里面就有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,慢性肾脏病近年也逐渐脱离了所谓“老人病”的印象,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。 认识肾脏
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,红褐色,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。 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,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、毒物,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,如葡萄糖、蛋白质、氨基酸、钠离子、钾离子、碳酸氢钠等,以调节水、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。 ▲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 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,生成肾素、促红细胞生成素、活性维生素D3、前列腺素、激肽等,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。肾脏的这些功能,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,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。 认识慢性肾脏病
根据《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》,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>3个月;出现肾损伤(蛋白尿、尿沉渣异常、肾小管相关病变、组织学异常、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、肾移植病史)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中任何一项指标,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,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。 慢性肾脏病的 10 大征兆及表现
01
水肿
水肿是肾脏病特征性的表现,也是患者到肾内科就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许多病人是因为出现了水肿才看肾科的。 水肿最常见两个部位:组织疏松的部位比如眼睑、面部水肿;位置低的部位比如下肢水肿。 02
尿中有泡沫
一般来说,正常人的尿液清亮、微黄、无泡沫或有少量泡沫,但是如果尿中蛋白和糖含量高的话就会起沫,严重者类似于啤酒花。 尿中泡沫不一定都是蛋白尿和糖尿,但严重的蛋白尿和糖尿会出现泡沫尿,发现泡沫尿一定要去医院查尿常规。尿中少量蛋白往往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,肉眼也看不出有什么异常。不过,现在健康体检比较普及,许多患者都是尿常规检查发现蛋白尿的。 03
尿血
少数严重的血尿,肉眼就能看出来,像“洗肉水”一样,甚至更重的就像鲜血,还可以看到血凝块,这叫“肉眼血尿”。还有一些情况,尿液呈暗红色或者酱油色,一般见于急性肌溶解或者急性溶血。 出现肉眼血尿或者酱油色尿,一般第一时间就会就医。大多数情况是,尿中只有少量的红细胞,肉眼看不到,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,称“镜下血尿”。和蛋白尿一样,镜下血尿也是尿检发现的。 04
高血压
尤其是年轻人高血压,要怀疑肾脏出了问题。我们常说的高血压,如果不特殊说明,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,原发性高血压大多在40岁以后发病。 而肾脏受损后,也会出现高血压,这种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。肾性高血压为各种慢性肾脏病导致的高血压,主要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。因高血压和肾脏病密切相关,互为病因和加重因素,所以控制高血压可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,保护肾功能,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。 05
血肌酐增高
轻、中度的血肌酐升高是感觉不到的,只要抽血检查才能发现。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。 06
尿量改变
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在1500ml左右, 尿量少于700ml叫尿量减少,少于400ml叫少尿,少于100ml叫无尿,大于2500ml称多尿。 正常成人夜间一般不排尿,如果习惯性的每晚起夜2-3次或更多,而且夜间尿量大于24小时总尿量的1/3,称夜尿增多。 07
尿频、尿急、尿痛
以上合称尿路刺激征,是尿路感染的特征性表现,也是肾脏病的常见表现之一。 08
脸色苍白,全身乏力
如果出脸色苍白,全身乏力,不排除出现了贫血。 比较严重的肾脏病,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 ml/min后就会出现肾性贫血,表现为面色萎黄、眼结膜苍白、唇甲苍白无光泽等。而且贫血的严重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一致。 一般来说,因为生理的原因,中青年女性更容易发生贫血,而男性贫血较少见。如果一个男性出现贫血,一定要检查肾功能。 09
肾脏缩小
肾脏萎缩也是感觉不到的,都是体检时发现的。 正常肾脏长10cm,肾皮质厚1.5cm。如果肾脏小于9cm,或者肾皮质小于1.2cm考虑出现了肾萎缩。 10
骨质疏松、反复骨折
肾功能受损后,出现缺血钙、高血磷、骨质疏松,严重的骨质疏松反复发生骨折。 我国最常见的三大肾脏病是糖尿病肾病、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性肾脏病,因此下列人群要提高警惕!
1、糖尿病人; 2、反复呼吸道、尿道、肠道感染的慢性感染者,容易发生肾小球肾炎; 3、高血压患者; 4、高尿酸血症患者; 5、长期服用止痛药、抗菌素、中药等肾毒性药物者; 6、65岁以上老年人; 7、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; 8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系统性小血管炎、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; 9、反复紫癜者; 10、老年前列腺增生或者习惯憋尿者。 全国血透病人登记资料显示,近年来20到44岁年龄段病人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。 因此,青年人群也不要放松警惕!尤其是工作繁忙的白领一族,因为他们不少工作习惯都很“伤肾”。 一是长期对着电脑工作,缺乏运动,久坐不动; 二是加班熬夜,又喜欢在加班的时候点外卖,大吃大喝, 或加班时为了提神抽烟等,这些都会使肾脏长期处于工作状态,得不到休息,从而增加肾脏负担,导致肾脏损害。
【建议】 首先是不要经常憋尿,因为憋尿时细菌容易繁殖,易引起尿路感染。 其次,需要戒烟,长期吸烟会增加高血压风险,从而引发肾病。另外,注意不要过量运动,不适当的运动会诱发横纹肌溶解,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。 “护肾”健康贴士 1、不要经常憋尿 2、不要吸烟喝酒 3、不要过量运动 4、不要暴饮暴食 5、不要经常熬夜 6、不要滥用药物 1、肾脏常规检查包括尿常规、肾功能、泌尿系统彩超等; 2、稍复杂的项目还包括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、尿蛋白定量、尿相差镜检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检查; 3、专业的检查包括肾穿肾组织病理学检查、肾功能显像、基因检测等。 目前国际上提倡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“三步曲”:
1、35岁以上患者首诊量血压,对40岁之前出现的高血压,一定要进行尿常规、肾功能、双肾彩超等检查; 2、尿常规作为常规体检项目。尿检异常者要进行复杂的甚至肾脏专业检查; 3、5年以上的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尿酸血症患者一定要进行尿常规、尿微量白蛋白/肌酐、肾功能、双肾彩超等检查; 4、对65岁以上的老人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; 5、反复呼吸道感染者、反复出现的紫癜者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; 6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(解热镇痛药)、中药者要进行肾脏常规检查; 7、有肾脏病家族史者要定期进行肾脏常规检查。 最后,再次提醒 慢性肾脏病 早发现,早治疗 至关重要 祝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享受美好人生! |